本案坐落于杭州余杭區的一套排屋,作為一套標準的中式和園,屋主更喜歡現代風格的居住場所,設計師選擇以現代極簡的風格為基調,以“少即是多”開始,為屋主解放生活的繁瑣束縛,還原最純粹的家居生活。
▼負二樓原始結構圖,minus original structure drawing of second floor


▼負一樓原始結構圖,minus original structure drawing of first floor

▼一樓原始結構圖,original structure drawing of first floor

▼二樓原始結構圖,original structure drawing of second floor

▼負二樓平面圖,negative floor plan

▼負一樓平面圖,negative ground floor plan

▼一樓平面圖,ground floor plan

▼二樓平面圖,Floor plan

初次接手該項目時,地下室有著較為繁瑣的結構錯層,以及零散的結構柱,這些對于設計來說,有著較大的局限性。同時地下的采光井位于整個住宅的西南角和西北角,導致東面的空間沒有足夠的光線進入空間內部。因此,設計師將一樓樓梯廳東面的狹窄過道改造成采光井,將東面的光線引入地下室,給予地下室東部足夠的采光。
▼負二樓茶室,tearoom

地下室入戶進門,首先進入的空間是茶室區域,目前來說,地下室區域已經在生活上從原來的基礎收納空間,逐漸轉變為屋主長時間居住生活的一個主要空間,所以采光、舒適性以及功能性對于地下空間來說尤為重要。茶室屬于屋主的接待空間,與會客廳之間做了一組直通負一樓的隔斷,巧妙的將會客廳與茶室的空間界限進行了模糊,為整個空間添加了神秘感,給予會客廳足夠的私密。吊頂對于空間效果來說也尤為重要,懸浮吊頂運用燈光以及吊頂錯層,拉高了茶室的空間視覺效果,燈帶與射燈的局部點綴相結合,讓空間內部的燈光更富有層次。水吧臺選擇用穿插的手法,將吧臺與墻體進行相嵌,體塊分色并相互結合,致敬了著名建筑設計師“卡洛·斯卡帕”,將其建筑形態的設計手法,巧妙的運用到室內,讓空間層次更為豐富,給予室內強大的視覺沖擊
▼負二樓會客廳,reception room

設計師將會客廳安放于地下室錯層的區域,把會客廳空間拉高,與負一樓之間設立玻璃欄桿,猶如“光的盒子”,保留光線的導入,光線透過透明玻璃進入,在木質與涂料材質上不同的漫反射,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和燈光產生不同混合光線感受。整體空間中大部分使用涂料以簡潔的色塊來奠定冷靜而整潔的基調,同時,空間中也使用了深色木材和淺色木材,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冷與暖、快與慢、銳利和柔和之間的碰撞,這正好呼應了空間的兼容性。
▼負二樓會客廳,reception room

地下室與花園的銜接處設計了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型“光盒子”。搭配“L型”的磁吸軌道,天氣好的時候,光可以直接透過窗框,投灑在會客廳處,一直延伸到負一樓之中,進入夜里,燈亮起,整個空間也可通透如常。設計師考慮到地下室潮濕容易導致柜體壽命減短,所以選擇懸浮的電視機背景,電視背景選擇以木材·石材以不銹鋼三種材料構成,三種材質以大色塊的形式進行組合,形成不同的肌理變化,構建了公共區域理性、硬朗、易于清潔以及私屬區域柔和、親近、溫暖的家居氛圍。地臺石材延伸至立面,于適當的高度退讓給奶油色涂料,表現出了空間中的協調性、純粹性和連續性。上下的燈帶,弱化了空間的封閉感,不會因為光線產生照明死角,影響空間視覺效果。
▼負二樓電視背景,television background
活動區與會客廳設立矮墻隔斷,形成隔而不斷的開放空間,實現了活動區與會客廳的空間交互性,使空間與空間之間的呼吸更為流暢,同時矮墻不會阻斷“光盒子”光線的引入,任由光線透過矮墻,自然的暈開,光影間自然色調的微妙變化將空間的柔性點亮,為整個空間環境帶來富有層次的體驗。矮墻造型也另有玄機,懸浮的方形體塊猶如云卷一般漂浮在空間之中,用一個寫意的處理,淡淡暗示了“云”的意象。云卷一端朝向會客廳,另一端朝向活動區。書桌鑲嵌于云卷的間隙之中,穿插之余,巧妙地將涂料與木飾面銜接,在感官上達到平衡、統一和優美的效果。
▼活動區,active region


健身區位于多個空間交界處,設計師選擇將健身區打開之余使其融入到各個空間之中。吊頂材料的選擇為木材,木材的溫潤質感,很好的為空間之中加以過渡,使空間感更為流暢平滑,同時活動區與健身區使用木材相呼應,為整個地下空間維持空間上的平衡。健身區的南面,選擇不以實墻到頂,上下鏤空的透景造型,將原本空間之中最暗的區域南北打通,光線更好的進入,同時也能形成南北空氣對流,解決了地下室東面采光問題和通風的問題。
▼健身區,fitness area

家庭活動區與客臥用玻璃移門分隔,模糊兩者邊界,解鎖了一個學習陪伴型多功能空間,沒有沙發,用榻榻米替代,坐臥都可以,關上移門又是一個臥室。家庭活動區主要作為學習區,所以索性去掉沙發,只要書桌和一面開放式書柜,滿足一家人一起看書的習慣。活動區的隔壁是整個具有榻榻米功能的地臺,方便以后朋友來留宿,但材質顏色選了和柜體想同的木紋材質,讓它與活動區進行相呼應,延伸擴大空間感。
▼家庭活動區,family area

進入一樓,映入眼中的便是客餐廳空間,設計師想利用簡單的材料,通過材料原本的質感,來營造恬適安謐的空間氛圍,創造出契合居住者本身,溫暖的質樸感空間。原本一樓的廚房使用空間較小,無法滿足屋主做飯的功能需求,設計師選擇把客餐廳空間外擴,同時擴大了廚房的使用空間。

一樓空間屬于對內的生活空間,一般來說,接待親朋好友會選擇在地下室大型的會客廳和茶室進行接待,所以一樓的客廳不需要再像傳通的客廳形式進行拜訪,用去客廳化的形式,保留休息的功能,弱化傳統客廳本身固有的傳統屬性,兼顧開放性和功能性的需求,去中心化布局。取消電視機,選擇將沙發與餐廳對擺,使整個空間顯得更為寬敞,同時將沙發輕量化,可以用靈活組合的沙發,加上兩個單人沙發,可以自由擺放隨心所欲。
▼客餐廳,guest restaurant


餐廳頂部的圓形吊頂與餐桌與之對應,其內部暗藏的燈帶照射出溫暖的光線,照射在餐桌之上,給人帶來就餐時的溫馨,餐廳背景柜使用巖板為背景,取消吊柜改為不銹鋼層板,將空間視覺拉大,不會使人感覺那么呆板,同時不會使空間產生堵塞感,柜體側邊選擇設立幽靈門,與另一側的開放柜相呼應,達到了視覺上的空間平衡,同時石材的溫潤質感給予餐廳明確了視覺中心,讓空間層次分明,給人們感到更強大的沖擊力。
▼餐廳,dining room


客餐廳中間設立餐邊柜,抓住了客餐廳的空間中心,將客廳與餐廳分隔在兩邊,將客餐廳的功能分區明確的分割開來,不會造成空間秩序的紊亂,讓空間更為協調。
▼客餐廳細部,detail


臥室部分,以矮護墻與硬包的組合,上淺下深,將人們的視覺中心聚焦到床的位置,突出臥室的主體增加空間的層次